今年来,省交通质监局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一核心,坚持“两手抓”,即一手抓培训,积极探索行业培训新模式,着力提升建设市场从业人员综合素质能力;一手抓服务,积极转变监督理念,破除惯性思维,寓监管监督于服务之中,着力提升监管服务水平,努力为推进交通强国甘肃实践作出贡献。
抓培训——在提升人员综合能力上探索新路子,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5月15日至31日,省交通质监局分河西、兰州、临夏、陇东、天水、定西等6个片区,分别举办了以戈壁地区筑路技术,钢构桥制作、安装质量控制及检测,高速公路路面工程质量控制,高寒阴湿地区筑路技术,SMA路面施工质量控制要点、质量检测及成品保护,黄土地区筑路技术,PPP项目管理相关知识等为主要内容的全省公路工程项目“交通强国”建设综合能力提升专题培训会。

半个月,6场培训,每次培训人员200人以上……如此高密度、大范围的培训会,在我省交通建设领域并不多见。省交通质监局负责人说:“实现我省交通建设高质量发展,必须注重对行业从业人员专业能力培养,适应现代化交通运输发展对管理队伍的要求;必须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建立一支业务能力较高、专业素质过硬的人才队伍”。
省交通质监局积极探索行业培训新模式,立足目标导向、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将今年的从业人员培训按照培训内容、培训范围、培训方式等分层分类,改变了以往的培训方式。目标导向,就是坚持以交通强国和质量强国建设的要求为总目标,大力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需求导向,就是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市场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问题导向,就是以解决存在的问题为导向,市场存在什么问题就培训、指导、解决什么问题。
省交通质监局还通过分门别类的培训,补足市场短板,满足从业人员能力提升需求,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一是将每年必须进行宣贯的法律法规、制度办法、操作规程、标准化指南等内容,按照管理型和操作型两类,分别针对监督机构和项目机构管理人员、一线技术管理人员进行分类培训,不断提高项目建设和管理水平,有效提升从业人员业务能力,促进交通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水平持续提升。二是对项目进展急需培训的内容以及存在普遍性问题的内容,根据项目建设特点及不同阶段建设要求,对参建单位进行监督交底,明确监督内容和监督重点,组织现场观摩交流培训,召开戈壁筑路技术、黄土地区筑路技术、PPP项目管理和绿色环保公路等专题培训会,提升项目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对质量、安全、监理、试验检测等从业人员,按照市场需求、人员层次需求搭建平台,委托相关专业培训机构或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远程培训,切实提升从业人员业务水平,降低培训成本。
抓服务——在转变监管理念、提升监管水平上寻求新突破,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高质量发展、交通强国建设对新时代的交通质监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既要严监管又要优服务,既要管住又要管活,既要提高监管效率又要降低监管成本,真正管出秩序、管出效益、管出精品。
目前我省交通建设处在高速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合期,交通建设市场管理模式多元化。省交通质监局清醒地认识到,以前那种传统的以行政命令和问题通报为主的工作方式,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监督工作的需要,必须破除惯性思维,转变工作作风,寓监管于服务之中,进一步提升监管服务水平,才能更好地履行监督职责。

今年来,省交通质监局积极转变监管理念,主动改变监管方式,以依法履行监管职责为先导,调研掌握市场需求,培育优化市场环境,促进市场公平竞争,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做到防控并举,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常态化;完善全省信用体系建设,更好发挥信用激励与处罚机制的作用;大力推进“互联网+智能监管”模式,努力提高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分片区按季度开展“巡回督导”,帮助、带动市(州)质监机构工作人员提高工作水平,实现对项目监督的全覆盖。省交通质监局还要求全体监督人员切实转变观念,摒弃惯性思维,在指导、帮助市场主体解决存在问题的过程中履行监督职责。今年,该局计划在监督工作中采取“通报+约谈性会议”等方式,切实解决建设项目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本文图片由董立文、常恒玮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