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澜新闻客户端讯(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孙建荣 通讯员 宋景荣 文/图)“地处河西走廊内陆气候带,点多面广、无通信信号、缺水缺电、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夏季干热短促,冬季寒冷漫长,全年六到七级大风,有效工期短等恶劣自然环境,全线工程技术人员仍能克服困难如期完工。”9月14日,在酒泉马鬃山境内省交投公司大霍项目工地,工人们顶着四级大风正在加紧施工防护栏做最后的收尾工程。

G331线丹东至阿勒泰公路大红山至霍勒扎德盖段公路项目起点位于大红山,与G331线内蒙古段相接,终点止于霍勒扎德盖,与G331线新疆段相接,路线全长123.382公里,全线采用二级公路技术标准,预算总投资17.38亿元,自去年6月底正式施工。截至目前,项目累计完成总投资的94.88%。其中路基工程、桥涵工程已全部完成,路面工程完成90%,房建工程完成95%,交安工程完成60%,计划于年底通车。
近千名劳务人员无一人“撂挑子”
9月14日清晨7时30分,记者从酒泉玉门市驱车沿着高速朝着马鬃山大霍项目工地进发。车辆进入音凹峡服务区后,手机信号时有时无,直到马鬃山镇才恢复正常。再沿着马鬃山至口岸二级公路70多公里,三个多小时后终于到达了大霍项目工地。只见一条笔直公路展现在戈壁中间。工人们有的在标线,有的在加装两边护栏,一条新建的公路即将完工。而沿线人烟稀少,可以说是戈壁无人区。“因自然环境问题,工地吃的蔬菜和生活用品全要从敦煌采购,还有生活用水及工地用水也要从马鬃山镇拉运。这里属于盐碱土,施工用水必须要净化,不然浇灌混凝土后会出现裂缝等不利因素。”肖得高,是省交投公司大霍一标项目部经理,这名出生于1984年的干部已是交通建设战线上的一名“老兵”,先后参加了全省交通公路重大建设项目。自然环境恶劣、任务重、有效工期短,是如何如期完工?当记者提到这些问题时,肖得高说:“手机没有信号与家人无法联系、风沙大、工作环境艰苦,如果不考虑这些问题,即使给再多钱,工人干活时间不长也会离开,选择条件好的工地去打工。只有将心比心,关心一线工人的冷暖,才会留住他们的心,更好地工作,这也是我常常思考的问题。”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肖得高作为项目部负责人,不仅说了也这样做了。对于一线每位务工人员从工作和生活方面关心。“夏天施工高温时,西瓜、矿泉水、绿豆汤等防暑降温用品,为每位工人必配。项目部设立了医务室,专门指定一名医务人员管理药品,工人有啥头痛轻微感冒,都能拿到免费药品服用。”每逢节假日都会为工人们送上大礼包。在特殊日子,组织一线工人去口岸接受爱国和国防教育。今年还资助了一线两名工人孩子考取了一本大学,每家发放3000元,这些都让工人们备受鼓舞。也从未拖欠工人一分钱工资,每月足额打到银行卡上。“现在全线务工人员大约180多人,最初用工高峰达900多人。一年多来,没有一人因自然环境差而离开或‘撂挑子’,都是在大霍项目上勤勤恳恳付出。”
大霍项目路面工程完成90%计划年底通车
据了解,G331丹东―阿勒泰公路是《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2030年)》60条东西横线中的其中一条,是《甘肃省省道网规划(2013―2030年)》27条普通国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重要的国边防公路,也是甘肃省干线公路网的重要组成路段,是G7京新国家高速公路的重要集散运输通道,是马鬃山镇、马鬃山口岸对外交流的重要通道,更是 G335承德—塔城公路(大红山至霍勒扎德盖段)在甘肃境内的重要共线段。G331(丹东―阿勒泰)作为一条边境普通国道线,起点在辽宁省丹东市,终点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巴河县。经过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甘肃、新疆 6省(区)。目前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已建成通车,内蒙古段除路井至蒙甘界段未进行修建(与甘肃段同步研究建设),其余部分已完成通车或正在进行施工,新疆段目前除甘新界至淖毛湖段2021年3月开工建设,2022年底通车建成,其余部分已开始修建或已建成通车。

省交投公司大霍项目办副主任周鹏说,大霍项目所在地马鬃山镇与蒙古国接壤,项目路线距离国境线仅30公里,全线均位于军事管理区内,是甘肃省唯一的边防公路,建设意义重大;项目全长123.382公里,线路长、点多面广、无通讯信号、缺水缺电,在施工中人员机械较为分散,管理难度大;项目全线盐渍土分布极广,盐渍土容易对路基产生盐胀和腐蚀作用,加之地下水含盐量超标、取土场含盐量不稳定,路基施工质量控制难度大;项目地处戈壁荒漠地带,生态环境脆弱,一旦遭到破坏,很难恢复,减少工程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采取保护措施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