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客户端武威讯(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吕霞)9月12日,“品质交通陇原行”走进武威至仙米寺公路建设现场,了解武威向南快速通道的建设情况。

武威至仙米寺公路全长55.597千米,是G569线曼德拉至大通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蒙甘青三省区之间重要的便捷通道,是东北地区和内蒙古东部地区经西宁进入西藏的便捷通道,也是一条重要的国家边防战备公路。2021年10月25日开工建设,目前完成路基工程95%,桥梁工程80%,隧道工程52%,累计完成投资43.55亿元,完成总投资的71.6%,计划于2024年11月建成,工期3年。
武仙项目穿越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生态极其脆弱敏感。为减少公路建设大开大挖破坏山体和植被,在前期路线设计时尽量多采用桥隧的方式降低路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施工过程中,对红线范围内进行了封闭围挡作业,避免了施工过程中越界;将预制场、拌和站等施工临时设施布设在公路用地红线内,减少了临时占地,保护了生态环境。武仙项目严格执行各项环水保措施,将桥梁桩基泥浆进行不落地全收集式处理,确保不对保护区内水体和环境造成污染,拌和站水泥罐采用脉冲式除尘技术,保证了零排放、零污染,拌和站和生活区设置三级沉淀池,经沉淀过滤后的废水用于场地内洒水降尘和混凝土拌和。
为减少弃渣,提高建筑垃圾固废利用率,武仙项目施工中将隧道洞渣进行破碎加工再利用,加工后的机制砂、碎石等材料用于项目建设,既节约了项目施工成本,降低了工程造价,又减少了水土流失,保护了生态环境。
四沟咀特长隧道是武仙项目的控制性工程之一,隧道口安装了通行信号灯,施工车辆有序进出。隧道内二衬台车上彩灯闪烁,甚是壮观。

“四沟咀特长隧道全长4860米,穿越地层主要为花岗岩、砂岩、砂岩夹泥岩,含水量高,洞身穿越一处断层破碎带,岩体极易破碎,施工难度很大。”武仙土建二标总工程师陈纨年说,“隧道施工过程中,我们以创建‘优质耐久、经济环保、安全舒适、社会认可’的品质工程为目标,一方面,采用专用锚杆机提升系统锚杆施工质量;另一方面,通过自行式仰拱液压栈桥与便捷式仰拱曲面模板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仰拱与填充的分层浇筑,确保仰拱施工质量。同时,积极采用微创新、微改造,进一步提升精细化施工水平。截至目前,隧道左线累计掘进2470米、右线累计掘进2650米。”
科学技术是提高工程品质、加快施工进度的重要手段,也是项目提质增效的有效措施。采访中,武仙土建一标质检负责人宋义涛告诉记者,甘肃恒通公司武仙土建一标项目部积极引进“四新”技术,广泛开展职工创新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桩基打孔采用膨润土泥浆护壁技术,进尺快、成孔质量好;桩基环切施工中桩头破除采用PE管+环切技术,整体凿除效果好,避免了对桩头预留部分的破坏,提高了成品质量;引进超声波成孔质量检测仪使桩基成孔检测实现智能化;在墩柱施工中采用蒸汽+喷淋的方式进行养生,确保了混凝土养生质量。同时,项目部还以技术比武为载体,多次举办岗位技能比武竞赛,通过以赛带训的形式,提高员工技能,激发员工参与各工种学技术、钻业务、精技能的热情,将项目建设推向新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