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客户端兰州讯(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吕霞)9月5日,“品质交通陇原行”媒体记者走进清傅公路项目榆中县清水驿乡境内,了解我省打造的首条“5G十智慧公路”建设情况。

桑园子黄河大桥 何海林/摄
只见近十台运料车依次排列,随时为摊铺机供料,两台大型摊铺机缓缓推进,冒着热气的沥青整齐地在路面上铺开,七八台压路机来回碾压,一段平整的沥青路便出现在眼前。
清水驿至傅家窑公路项目起于兰州市榆中县清水驿乡,与G312线顺接,止于兰州市皋兰县忠和镇,全长61公里。主线采用双向六、四车道一级公路技术标准,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建设工期四年,计划明年6月建成运营。
清傅项目是G312线上海至霍尔果斯公路重要组成部分,是榆中生态创新城至兰州市的快速通道之一,是全国交通强国试点项目、全国第一批平安百年品质工程示范创建项目,同时也是甘肃省打造的首条“5G+智慧公路”。项目的建设对完善区域路网结构,提升兰州西北地区核心枢纽地位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清傅公路桑园子黄河大桥项目建设工地旁边的无人机自动化巡检基站,保护舱自动打开,一台无人机缓缓升起,开始自动巡查。
“我们的技术人员现在在兰州新区,离现场很远。无人机通过提前设定好的程序,进行定时自动巡查。其实无人机不仅可以定时巡查大桥,也可以对清傅项目全路段进行巡查,并将巡查结果上传数据库,工程技术人员依据这些数据把‘脉’工程质量。”桑园子黄河大桥项目部杨黎明说,目前,大桥按照正常进度在施工,入冬前合龙。

沥青拌合站 何海林/摄
据介绍,清傅公路项目自建设以来,全体参建人员始终以匠心筑品质、以科技促提升,大力推进技术突破和科技成果转化。通过技术手段和工艺改进解决了施工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截至目前共应用建筑业十项新技术9大项,35小项;应用其他“四新”技术54项,并形成《清傅项目新技术应用成果汇编》与《清傅项目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创建成果汇编》。同时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营造尊重知识、尊重创新、尊重人才的发展氛围,组建科研梯队,进行科研攻关,在专利、奖项、论文、课题研发、四新技术等方面拟定技术创新点,成果丰厚。
据清傅项目办质量监管部部长陈文先介绍,目前,清傅公路全路段已完成24公里铺油。在前期水稳施工中采用了无人驾驶智慧施工机群进行了碾压。该技术是由甘肃路桥三公司与柳工集团联合开发的一款产品,整套系统架构主要由车机终端、中间网端以及后台云端组成。首先是通过在压路机上安装的各类传感器形成高效组网,实现机群互联,然后在碾压过程采用北斗和GPS的RTK相位差分技术,进行厘米级的定位和导航,最后通过智能云控平台下发的任务指令,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进行压路机机群的联合碾压作业,避免了人为因素造成的错压、漏压现象,提高了施工质量合格率。通过该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解决日益紧张的劳动力。

路面摊铺现场 何海林/摄
陈文先介绍,清傅公路的实施,对于强化兰州都市圈主要节点城市的交通联络、破除“瓶颈”制约,全面提升路网的通道功能、疏导功能和对外辐射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清傅公路已纳入兰州市“321”环城公路网布局规划,该规划以兰州市区与兰州新区为中心,辐射周边县域及白银等周边城市,项目建成之后,对于提升兰州西北地区核心枢纽的作用,加快西部大开发,推进“一带一路”及夏官营生态创新城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据了解,致力于打造学习、品质、平安、绿色、智慧、廉洁的“六个清傅”目标,清傅项目制定了10余个管理办法和多个标准化施工指导书,建立了严格规范管理的长效机制,促进了标准化、精细化施工水平;确定了“五个示范区”创建工程,以示范区创建引领全线工程质量再上新台阶;项目推行“4+2”过程考核体系,实现了既“体检”又“治病”的效果。项目原材料及交通产品的抽检合格率达100%,全线3792根桩基均为I类,全线钢箱梁采用焊接机器人技术,一次焊接合格率达到98.5%,分项工程、单位工程验收合格率均达到100%,路基交工验收弯沉值全部控制在100以内,为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创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